查看: 783|回复: 0

[网赚资讯] 腾讯Tony:不满足这一点 投你再多也没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8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我见过一些企业、一些团队,在初创时期,能做出很好的产品,但当企业发展到比较大的时候,有钱、有人、有战略、有资源进行高举高打的时候,反而会变得平庸,产品的创造力反而会出不来。

  张志东 | 腾讯创办人之一,腾讯公司终身荣誉顾问及腾讯学院荣誉院长。

  Tony在青腾大学的分享将告诉你两大重要信息:

  第一,即便是腾讯创始团队,也没有那么高瞻远瞩的远见;

  第二,没有从0到0.1的信任磨合,再多资金资源、制度流程也没用。

  今天想聊一下关于团队变大之后的话题。

  我见过一些企业、一些团队,在初创时期,能做出很好的产品,但当企业发展到比较大的时候,有钱、有人、有战略、有资源进行高举高打的时候,反而会变得平庸,产品的创造力反而会出不来。

  一、产品精神 vs 高举高打

  产品精神不太好描述,好的产品就像一颗种子,从无到有,逐渐长成一棵小树苗。团队的创始人带领团队经历从0到0.1,从0.1到1,这个过程凝聚了很朴素的小团队的产品精神。当团队变大之后,产品精神却比较容易变形。除了来自外部世界持续演化,也有来自于内部组织和文化的变化。

  见过不少企业有了资金和团队规模之后, 喜欢采用高举高打的方式进入某个领域。比如, 开一个声势盛大的誓师动员大会,调动大量人员,隆重其事的组队杀入某某领域。

  这种高举高打的方式,展现领军人的决心和意志,在商品销售、渠道为重的传统行业,会有一定的振奋团队士气的作用。但在互联网业,我个人感觉其作用则非常的有限,业界很多失败的案例,腾讯内部也有不少高举高打的失败例子。

  二、小团队的产品精神

  1.从0到0.1,验证痛点,建立共识

  对于小型团队来说,灵魂人物能否敏锐地发现用户的痛点是特别重要的。团队也许并不高大上,但是能很深入的洞悉用户的痛点,在这个点上立足了,才能凝聚一个小团队的共识, 一起去做点不一样、有创造性的事情。这个从0到0.1的阶段,能否锐利地一针见血,用产品的价值来凝聚大家的共识,是至关重要的起步。

  记得2002年底,腾讯开始尝试棋牌休闲游戏的时候,公司并没有很强烈的共识。Pony当时想尝试,我是比较反对的,经过一轮协商PK之后,我们决定组建了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小团队试验。

  这个小团队的3位同事,都非常热爱休闲游戏。他们非常敏锐地找到了打动用户的痛点,产品的第一个内部Beta(测试)就让大家感觉到了兴奋,感受到了市场存量产品所没有的魅力。我试用了一会儿之后,意识到我原来的想法错了,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力去做的事,我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积极抽调力量去增援这个团队。

  这个从0到0.1过程其实很不容易,如果小团队对问题痛点感受不深, 不能找到可以一针见血的地方, 就无法让大家感受到这个产品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这样企业的共识就很难凝聚。

  2.0.1到1,快速迭代,呵护新生儿的紧张度

  从0到0.1之后,下一个阶段是如何快速迭代,从0.1到1成长成一颗小树苗。

  在这个阶段,新产品就是一个团队孕育的新生婴儿, 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创始人和团队,对待产品就像对待新生婴儿,团队每个人具有很自发的紧张度,每天都会盯它是否会摔倒, 发现问题就立刻解决。

  这种对产品口碑的自发的紧张度,来自团队全员对产品已经展现的独特价值的认同。这种紧张度和快速反应,是既忙碌又愉快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奠定团队的相互信任,以及建立团队包容相处之道。

  这个阶段,团队也不会有多么高瞻远瞩、多强的远见。1999年2月,在QQ发布之前,我们预留了200个员工号,当时想200个号足可以满足未来十年八年的团队增长需求了。我在99年初写了一个运营估算的文档,估计第一年发展一千人在线,第二年有两千人,第三年四千,第四年八千人, 计划用5年的时间突破万人在线。

  有些网上小道传言,说我们当时就设计了一个亿级在线的系统架构,那并非事实,我们是不可能在那么早的时候就有那样的水平和能力。

  团队成员的快速成长和产品文化的奠定,就是在这个从0到1的阶段。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信任,不是因为职位,不是因为制度,不是因为流程,是因为小团队一起经历了从0到0.1,一起找到了用户痛点,之后再一步一步地从0.1到1,解决一个又一个衍生的问题。

  在遇到每一个问题时,团队都在全力以赴,很快地学习、很快地吸取教训。大家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信任,也奠定了团队的产品文化,可以从一个种子长成一棵小苗。

  创业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需要相互的柔性的包容相处之道,但这种相处之道没有办法靠流程、计划、制度来完成。就像没有完全一样的家庭,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团队,每个人的长处和毛刺不一样,团队能否形成大家的相互欣赏,相互信任,互相补位的文化更为重要。

  三、高举高打的误区

  1.有资源,有战略,不等于好产品

  互联网的产品比拼,核心并不在于资金、团队人力,而在于好的产品、好的运营之间的比拼。一个大型的团队,缺乏产品精神和产品文化的凝聚时,即使有资金、有人力、有战略研究,也只是一些辅助的资源而已,容易是虚胖,并不能提升产品创造力。

  有的企业高举高打进入一个新领域,只是因为人有我也要有,或者战略研究说某个市场很大,也想要分一杯羹。没有经过从0到0.1的信任磨合过程,依靠资金和膨胀团队去进入新领域,团队的着力点不准确,就无法快速地迭代认知,难以给团队建立良性正向的共识。

  过快膨胀的组织,伴随很细的垂直分工,表面上看起来人多了,但缺乏信任基础和共识,只好引入更多管理工具,很多的管理会议,很多的签字画押,折腾很多流程制度,在互联网行业,依靠签字画押并不是很有用的方法。

  我个人的看法, 如果一个团队未经历过从0到1的小团队精神的洗礼,只是依靠资金和资源而过快的膨胀,只是一种虚胖,无论引入多少管理工具,也无法改变团队内在的产品精神的虚弱。这种高举高打的组织方式,本身并没有多少产品的灵魂,失败的概率是极高的。

  2.拿得起,放不下,历史成绩成为负担

  有的企业,则是很努力维护着过时的产品和服务。因为产品也有不少的业务量,也有不少的收入,但产品其实已经开始老化过时, 用户口碑其实已经不佳,但企业团队却不愿意承认,放不下,输不起。

  特别是那种历史上曾是业界明星的产品,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过去很漂亮的增长曲线,很可观的收入数字,会给团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很牛气,已经代表了世界的发展方向, 团队的管理层容易变得高大上而不够接地气。

  世界快速改变时,高大上的团队就容易反应迟钝, 后知后觉。团队为了延续组织的存在感, 各种自上而下的压强式的勤奋。而这种勤奋和努力,并不是基于用户痛点的努力, 往往会变形为各种小聪明式的透支式运营, 用户其实并不喜欢,团队也不会开心,最终也会是失败。

  这种放不下、输不起的情况,不仅仅在互联网行业,在很多其他行业也存在。只是在互联网业的颠覆性产品和技术演进速度特别快时, 会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尖锐。

  QQ邮箱, 在2005~2006年遇到一个大坎,几十人的团队把企业软件的思想搬到web上,堆积很多功能和很多新技术,但又重又慢, 虽然也有不小的业务量,但用户口碑不佳,团队很痛苦。

  后来小龙(张小龙)痛下决心,他抽了几个骨干,自己真正投入到每一个产品细节中,几个人做了一个极速轻快的简版,这个小团队的轻快简版出来之后,大家一用就爱不释手,就像当年QQ游戏的那种让人兴奋的产品快感,团队共识迅速凝聚,放弃企业软件堆积功能的思想,从这个轻快的简版开始重新再出发,QQ邮箱后来成为国内口碑最好的邮箱服务产品。

  这是一个产品团队的成功再造的例子。在大型企业和大型组织里,这种再造尤其不易。

  当一个产品还有挺大的业务存量时,大型团队往往会不容易割舍,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产品过时,更容易出现自说自话, 报喜不报忧,在原有的惯性上继续蹉跎时光。这种突破和再造,需要有能发光的产品人挺身而出,需要割舍,是特别不容易的。

  四、组织再造 vs 文化传承

  世界在急速的发展,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自我革命,过往的成功经验和组织舒适区,往往会成为最难迈过去的坑。

  关于组织变革,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做法,风格不一样。腾讯历史上有两次大的组织变革:

  第一次是2006年的事业部化,为了应对从一个业务到多个业务;

  第二次是2012年的移动化,主要是应对移动化大潮;

  AI,BigData,Cloud大潮的到来,估计是未来腾讯下一轮组织变革需要应对的挑战。

  组织变革是特别困难的事,企业要有陪同企业一起成长的一群人,而且他们认同这个企业,愿意帮扶团队其他成员,愿意珍惜和维护企业文化,才有可能让企业在遇到大坎时能有机会重新变革再造。

  互联网的世界总是既无序又高度开放,它总是在不断推翻既有的事物,也在为更多的新生事物提供温床。作为创始人,需要警惕组织变大之后的不接地气,警惕高大上的产品误区。而在大型组织里,如何保持接地气,如何传承产品精神,也许也值得企业创始人多多思考。

  最后, 祝愿各位同学的企业能继续保持旺盛的产品创造力,做出更美好的产品。

  延伸阅读:湖畔大学梁宁:19个能力,腾讯神级产品经理进阶之道

  今天介绍腾讯产品经理的进阶体系:一个人从一个大学应届毕业生如何提升为产品经理的过程。

  所有人都会提出腾讯是一家非常出名的擅长做产品的公司,但是你进去之后,通过大会、小会、听工作汇报和业务讨论,没有任何一个人谈“产品”和“功能”这两个词,在他们看来,这两个词本身就是一个误区,腾讯讲“服务”和“特性”,为什么?

  什么叫“功能”?

  往往产品做死的原因是功能不断增加,无止无尽蔓延开来,比如一个发帖的功能,就是一个产品,一个功能常常就是一个产品。

  什么叫“产品”?

  产品往往容易变成以产品经理为中心的、自己的创作和产品,腾讯最大的训诫就是产品经理不能为了自尊心而战,产品经理不能带着一个很大的骄傲在做产品。

  但如果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那么评估产品好坏,是以服务对象的认可与否来判断。所以,判定一个产品好坏,绝对不是以产品经理为中心去做一个作品,而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去提供一个服务。

  腾讯是如何培养产品经理?其实应该这样说更准确一点,它是如何构建自己的产品力的,一个企业的经营无非是战略方向和组织能力,最后才能达到方向。

  腾讯的职级分层:

  动作层、任务层、战略层、愿景层

   1494212554500.jpg

  腾讯的职级大概都分为四级,我们把这四级简单说下:

  第一级是动作层:完成动作、优化效率;

  每个公司大量招募的基本都是动作层的人,如何定义他们的工作目的?完成动作、优化效率。脱离了清晰质量标准要求的动作是毫无意义的,完成动作并不是做完一个动作,而是完成动作后,达到同一个品质要求。

  完成动作

  这里要讲系统性和颗粒度,腾讯培养的产品经理和所有人,不管级别多低,在做产品的时候,他们完成的颗粒度都是一致的,就像一个很牛逼的将军带兵,不管什么兵,最后带出来的兵都是一样的,就是因为动作的颗粒度做到一样,在一级的时候,强调动作的落实到位、每一个颗粒度品质的实现,接着在流程里面优化效率。

  第二级是任务层:协调动作、完成指标;

  就是到了经理和总监的级别,任务层的意义是协调动作、完成指标。动作层的人不需要为是否完成指标负责,创业企业的纷争常常在于,你明明招的是一个动作层的人,他的能力也只是限于完成动作,他能完成动作的颗粒度品质就很好了,然后你问他为什么没有完成指标,那是因为他这个人的水平还没有到这个地步,他不能完成的。

  协调动作

  所以你要想清楚谁能够帮你把一套动作协调,完成指标。动作层和任务层加在一起,就是执行层和执行力。一个企业是否有执行力,第一是看他的所有动作是否到位,第二是看每个底层的执行干部能够协调动作,把每个人任务完成。

  第三级是战略层:执行战略、配置资源;

  就是公司副总这一层,协调战略、配置资源。资源永远不够,再大的企业,你会有更大的野心和雄心,而且永远会出现误判的情况,所以对于战略层的最大要求就是心力,要心硬如铁,该对不起你的时候,只能对不起,该牺牲你的时候,就只能牺牲你。如果还好你没有牺牲掉,你还活过来,我会再温暖地拥抱你,然后你再到那儿再去牺牲一次。

  心力

  为什么有些优秀的业务骨干不能成为你的帮手?是因为他可能太快于执行任务,但是能否用他的心力和你站在你的同一个层面配置所有的资源,处理所有问题?未必能够。当做一个企业的时候,你要首先判断一个人能够在什么层面上和你合作,这和他的业务能力未必相关,他未必是一个业务能力强的人,但属于心力强健的人,可以帮你看着资源,这也是好的合作伙伴。

  第四级是愿景层:制订战略、搞定资源;

  就是愿力,要制定战略、搞定资源,就是各位CEO,什么都没有,就有自己,就有愿力。

  企业如树,树叶和树根

  一个企业就是一颗完整的树,员工是树叶,树叶都是来帮忙的。一到冬天,气候一不好,资源一不够,树上的树叶都掉光了。只要树根还活着,忍到冬季过去了,忍到重新天降雨水,再到市场上招一批人,树叶又长出来了。

  所有的企业都会有高峰和低谷,一到低谷就是考核愿力和初心的时候,就是考验树根的时候,即使一树的叶子全落光,没有关系,只要资源充足,满树的树叶可以再长回来的。你会发现,所有的树叶都是边缘的、光鲜的、清晰的、干干净净的,树根是拖泥带水的、没有规则的、在黑暗里的,这是创业核心的特性。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860854895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普云网-分享创业资讯_最新网络赚钱项目资源论坛,值得信赖!
普云网-分享创业资讯_最新网络赚钱项目资源论坛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普云网-分享创业资讯_最新网络赚钱项目资源论坛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QQ|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普云网 ( 鄂ICP备2023000076号-1 )

GMT+8, 2024-11-25 11:22 , Processed in 0.276173 second(s), 3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